【转发】协同创新驱动化工新质生产力发展 ——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2024年度学术年会

1月22日上午,浙江大学-镇海炼化联合研究中心(简称联合研究中心)在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举行2025年工作会议。镇海炼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陈燕斌,镇海炼化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洪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魏真理,浙江大学副校长、化工学院教授王靖岱,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吴锋,浙江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部部长翁宇等出席,会议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镇海炼化科技部经理黄朝晖主持。首先,魏真理作联合研究中心2024年度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联合研究中心过去一年在项目合作、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科研开发等方面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效。会上,浙江大学相关课题负责人就双方正在合作的项目及拟合作的项目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围绕汇报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会议明确了已合作和拟合作项目下一步工作推进的方向。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碰撞,更是浙江大学与镇海炼化携手共进、共创未来的坚实基石。基于联合研究中心,通过深入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双方将进一步推动石化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为构建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石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镇海炼化相关部门负责人,浙江大学相关单位和相关项目负责人出席会议。
2025年1月21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烯烃聚合课题组在宁波市天宫南铂玫瑰园隆重举办了2025新年联欢会。本次年会不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课题组大家庭情感交流、成果分享的盛会。 年会伊始,王靖岱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肯定了课题组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为课题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精彩的节目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茹卓盈、徐佳垚、邱梦琪等同学带来的歌曲《恭喜发财》为晚会拉开序幕,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好运连连。郑雨婷、张仲尧、徐艳焦等同学带来的舞蹈《眉飞色舞》活力四射,将青春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马燕菲、赵啸婷、葛雅楠等同学带来的歌舞《桃花朵朵开》将大家带入春暖花开的景象,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浪漫。刘禹铎同学的二胡独奏《奔驰在千里草原》将大家带入辽阔的草原,感受骏马奔腾的壮丽景象。陆琰楚、邢浩波、周红柯等同学带来的合唱《大海》歌声悠扬,余音绕梁。杨杭睿、温翔宇、蒲鹏飞等同学的舞蹈《尽情摇摆》动感十足,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黄慧敏、王浩名、刘西等同学带来的合唱《素颜》勾起了大家青春那份不施粉黛的质朴情感。郭浩、马佳宁、周涛等同学的舞龙表演气势磅礴,展现了课题组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最后,杨伟迪、易欣平、何在天等同学带来的合唱《我相信》激励着大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此外,年会还举行了课题组奖学金评选颁奖仪式。任聪静老师宣布了获奖名单,这些获奖同学在学术研究、组会报告等方面表现出色,是课题组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年会还设置了多轮抽奖环节,奖品丰厚,包括SKG颈椎按摩器、索尼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华为MatePad Air、华为Pura 70 Ultra等,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欢声笑语不断。最终,特等奖花落许达同学,将年会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本次年会不仅增进了课题组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展现了课题组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烯烃聚合课题组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2024年12月30日,202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十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中国工程院周守为院士、刘中民院士、张立群院士、孙金声院士,中国科学院段雪院士、黄维院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副会长李彬,党委常委、副秘书长胡迁林,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重点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新闻媒体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隆重表彰了2024年度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的获奖单位和个人。2024年,共有26项科技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162项科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包括一等奖36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4项。其中,课题组联合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完成的“流化床气液交替聚合新机制及高端聚乙烯生产新技术”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名称:流化床气液交替聚合新机制及高端聚乙烯生产新技术 聚烯烃是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必需的基础材料。我国聚乙烯产能已超3000万吨/年,但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专用料严重依赖进口或被禁售。气相法流化床工艺占据聚乙烯产能的45%以上,但工艺调节手段少导致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则更为突出。项目组创立了“持液颗粒聚合”的新概念,发明了持液颗粒聚合-气相聚合交替切换的乙烯聚合方法,并基于此在单一流化床中构建出温度、浓度差异化的持液颗粒聚合“云区”与气相聚合“非云区”,开发了持液颗粒乙烯聚合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及聚合新工艺,产物具有支链含量高、高分子量高支化、分子量分布宽、组分相容性强的独特优点。由此形成了流化床气液交替聚合的高端聚乙烯生产新技术。技术应用于12万吨/年工业装置,成功开发超低密度、多元共聚等四大类聚乙烯牌号系列,进一步推广至30万吨/年及以上装置6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认定,成果创新性强,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化工学会聚合与聚合物工程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2024年12月22日,中国化工学会聚合与聚合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化工学会聚合与聚合物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办法》和《聚合与聚合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并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成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任其龙,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胡杰,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吴锋等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教授、副校长王靖岱和浙江大学研究员刘平伟主持。 胡杰代表中国化工学会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聚合物材料技术是国内外产业界和学术界抢占的战略制高点,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专委会为聚合物领域专家学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不断促进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为我国化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胡杰致辞 任其龙院士介绍了浙大化工学院的历史沿革,向给予专委会大力支持的各有关单位和筹备组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诚挚感谢,并对专委会发挥在国家战略领域的重要作用寄予了厚望。他真诚希望同与会专家共商新时代我国聚合物产业发展大计,推动产业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任其龙院士致辞 吴锋代表支撑单位致辞并表示,浙江大学将不负期望,全面履行好支撑单位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下一步,学校作为支撑单位将全力以赴为专委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障,不断提升专委会的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各位会员单位携手共谋我国聚合物产业发展新篇章。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锋致辞 王玉忠院士对各位专家学者为专委会成立的付出表示感谢,并指出接下来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全体委员合力推动专委会的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将专委会建设成为化工学会中重要专业组织之一,为我国化工学术界和产业界作出更大贡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玉忠院士发言浙江大学王靖岱教授作筹备工作报告 会上,王靖岱作筹备工作报告,介绍了专委会自2024年初以来的各项筹备工作,专委会的目标定位和工作范围,以及专委会后续的工作计划。颁发《中国化工学会授权证书》成立大会合影 成立大会后,召开了中国科协高分子材料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开题会与学术报告会,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胡杰教授和浙江大学李伯耿教授主持,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岐善博士、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亦建博士分别作学术报告。王玉忠院士作学术报告万华化学黄岐善博士作学术报告金发科技吴亦建博士作学术报告
据悉,课题组硕士毕业生曾长春教授近年已出任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工业与制造工程系主任。曾教授早年在课题组取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工作。以下为转发相关新闻链接主席致辞:曾长春博士| FAMU-FSU --- Message from the Chair: Changchun (Chad) Zeng, Ph.D. | FAMU-FSU
2024年9月24日,课题组邀请康考迪亚大学叶志斌教授来院开展名为“Developing Polymer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的学术讲座。叶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有机电极材料、碳纳米材料、二维材料、聚合物、先进聚合技术等。叶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本次讲座,叶教授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在聚合物能源材料制备与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包括硝基芳香族化合物作为可充电锂电池的有机阴极材料、改性2D材料作为可充电镁电池阴极的超支化聚乙烯离聚物、两性离子薄膜复合膜用于处理含染料废水等。 本次学术讲座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化工学院的众多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叶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讨论,使与会的师生们受益匪浅。此次报告不仅拓宽了与会师生在聚合物结构和新型乙烯离聚物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视野,还激发了研究生们对科研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2024年9月20日,课题组邀请香港科技大学高寒宇教授来院开展名为“Al for Organic Chemistry: Synthesis Planning and Information Extraction”的学术讲座。高教授是化学工程与过程优化领域的知名学者,尤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反应和材料性质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高教授进行背景介绍 在本次分享中,高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方法优化有机合成反应路线,以及如何从大量化学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他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家可以更加高效地设计和发现新的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这对于药物开发、材料科学以及化学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教授还分享了他的团队在图像化化学信息提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搭建深度学习网络,结合大语言模型,有效提高了图形化分子表达式的辨识准确率。现场师生就学术问题进行激烈探讨 本次学术分享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化工学院的众多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对高教授的报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浙江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也为参与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人工智能在化学化工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的平台。